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沃尔城A区D10-1排北12号
邮编:82226
电话:15522382226
传真:15522382226
添加时间:2023-11-14 01:05:11
智轨电车,此前通过上海港出发,正式亮相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府古晋市并完成首次试跑。
“采用动力系统,具有续航里程更长、加氢时间更短、更低碳节能环保的优势。”中车智行总工程师介绍。
“氢能”作为现代能源体系新密码,被誉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其作为实现“深度脱碳”“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已经得到了全世界、全社会的广泛认可。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报道,2021 年全球氢气产量达到9,400万吨,预计2050年,全球的氢气需求量将达到2.54亿吨,增长空间巨大。
而中国,正成为世界主要的氢气需求国以及氢气生产国。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17-2022年中国氢气产量逐年增长,在2022年氢气产量达到了4004万吨,预计2060 年需求量达到1.3亿吨,占全球需求量的51.2%。
2023年9月初上海市政协举行上海氢能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专家纷纷表示,当下谈论和发展氢能,出发点绝不仅仅是“开辟产业新赛道”这样单纯的经济思维,而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考虑。
实际上,上海对氢能的关注已有好几年了。第八届和第九届上交会期间,氢能源就成为一个重要板块。
2021年的第八届上交会,抓住RCEP签署机遇,特别邀请日本大阪府设立主题馆,重点推介一批来自日本的领先制氢、储氢技术以及氢能产业链上的多项技术和产品,推动并深化中日绿色能源合作交流。日本大阪府主题馆也是那届上交会唯一一个境外主题馆。
第九届上交会中,能源低碳技术展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集中展示煤电转型方案及核电、氢能等领域的零碳新技术。当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浙江的氢航科技发布了“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与多元化应用”,通过其技术,用10个1.2L可乐瓶大小的氢气作为能源,把一架20千克重的无人机送上天,可以飞三个小时。
根据《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计划到2035年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2022年6月,位于临港新片区高端产业引领区的“国际氢能谷”正式入选上海市第三批特色产业园区。
该园区是以氢能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国际示范园区,首期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是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的核心承载区,也是临港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布局绿色低碳赛道的重要载体。预计到2025年,园区氢产业规模可突破200亿元,基本涵盖氢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氢能装备全产业链。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8月,上海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要规划建设氢贸易基地,包括支持在洋山深水港、南港、滩涂等未利用地、近海水域等研究建立氢能(富氢载体)船舶输运码头和储运氢基地,满足中长期用氢需求,探索将临港打造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氢贸易基地。
通知也强调加大开放合作交流,包括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平台,全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围绕氢能产业发展组织高端论坛,吸引海内外高水平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提升临港新片区企业参与氢能领域国际合作研发、标准制定的能力;依托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加强高端论坛、对外技术交流、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等合作,多方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零碳氢能园区;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业链合作等战略机遇,通过技术合作、资源利用、市场开拓、股权合作等手段推动临港氢能产品“走出去”。
如今,“国际氢能谷”已聚集康明斯、陕汽德创、氢晨科技等30余家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包括氢能整车、发动机系统、核心部件、关键材料、高端装备、场景应用、基础设施、检测认证为一体的全产业格局,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氢能产业发展的集聚地之一。
“国际氢能谷”是观察上海氢能产业发展的一个视角,在氢能全产业链的发展上,上海在全速布局。
2023年10月,佛瑞亚集团旗下的佛吉亚(上海)氢能投资有限公司在安亭镇的新项目预计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将成为佛吉亚氢能业务的地区总部,进一步拓展储氢瓶和储氢系统业务。
“依托在上海的发展,我们期望可以进一步开拓全中国以及亚洲市场的氢能业务。”佛吉亚氢能中国区总经理白立松(Alban Brisset)说,“新项目是佛瑞亚布局氢能领域的重要一步,也将是我们氢能业务的地区总部。”
据介绍,佛瑞亚是全球第七大汽车技术供应商,有六大业务领域,包括座椅系统、内饰系统、汽车电子和绿动智行、照明和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系统。近年来,氢能已成为佛瑞亚碳中和战略的核心业务。自2018年起,集团已投资超3.8亿欧元,用于氢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在中国积极布局氢能产业,着力为市场提供性能和成本更优的氢能产品。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规划》同时强调,鼓励开展氢能科学和技术国际联合研发,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合作,积极构建国际氢能创新链、产业链。积极参与国际氢能标准化活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探索与共建“”国家开展氢能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等合作。加强与氢能技术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国际市场。
如今的上海嘉定氢能港,已集聚长城汽车、捷氢科技、巴拉德、彼欧、丰田汽车、堀场仪器、国家级氢能技术检测认证服务平台、鲲华科技等氢能源和汽车智能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形成集合双极板、空压机、催化剂、碳纸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和加氢站基础设施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较完整的氢能产业框架体系。
上海嘉定的安亭镇,也正在筹划进行谢春路相关地块的开发,拟投入数亿元打造建设国际氢能产业基地,助力嘉定氢能港建设。
不管嘉定正在建设的氢能港,还是临港正在打造的“国际氢能谷”,这些都为上海创新国际合作、开展氢能贸易提供了的土壤和基础。
全球氢能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编写的《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是全球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元年”,世界各国热情高涨,全球氢能领域的直接投资达到了2500亿美元。
报告表示,随着产业技术快速发展,逐步明确氢的能源属性,氢能应用从化工原料向交通、建筑及能源领域快速渗透,未来氢能技术将有望在氢冶金、绿氢化工、氢储能等领域得到全面应用。随着应用的推广,氢能需求也将逐渐扩大,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氢的需求将超过1.5亿t;到2050年,全球氢能需求较2022年将增长10倍。
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加速氢能产业布局。《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全球已有42个国家及地区发布了明确的氢能发展战略和规划,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例超过了80%。
《报告》认为,各国氢能发展侧重点各有不同:美国主要关注氢能产业推广,对燃料汽车、加氢站数量有明确规划,注重液氢相关设备和产品的输出;欧洲更关注氢能发展在碳减排等环境方面的效用,注重标准和技术体系建设;日本、韩国则主要关注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支持力度大、补贴高,重点扶持燃料汽车销售,注重产业技术输出和氢能贸易;我国目前则集中进行全产业链技术突破及产业示范,是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
《报告》预计,未来10年是我国氢能产业“黄金发展期”。在环保的大主题下,全球进入氢能产业黄金发展期也同样适用。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沃尔城A区D10-1排北12号电话:15522382226传真:15522382226
Copyright © 2019-2023 天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ICP备案编号:鲁ICP备2022027617号